管理部门也应建立信用档案

2013-12-19 10:29     相关链接:南方日报    

8月1日《清远观察》报道了《清远将加快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文中指出,下半年清远市将集中开展“两建”工作,并抓住这一契机,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建设为核心,加快建立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食品安全监管信用档案,并根据各单位信用等级实施分类监管。加快建设与金融、证券部门共享的食品市场经营者诚信数据库和信心公共服务平台,即时公布食品市场经营企业信用情况。

点评: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频传出、屡伤民心,前不久就传出了清远个别商家以笋干制作假花胶的新闻。为所有食品经营者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实行信用分类监管,使其在经营时有所顾忌,这对于保障食品安全来说,无疑是令人为之振奋的消息。

然而,笔者认为,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尽管势在必行,但也存在着如何落实与执行难的问题。

根据目前职能部门的分工来看,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监督局等与食品安全管理相关的部门,显然是食品安全监督的共同主体。如何实现监管到位、惩罚有力,避免“花钱买证”、“花钱买信用”的现象呢?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对于食品安全经营者信用,又由谁来评价、如何评价,谁来管理、如何管理呢?

笔者认为,食品安全执法与管理部门也应该有一个信用档案和一套联动的管理体制。保障食品安全,需要有对失职、渎职的法律惩治系统,需要不扯皮推诿的坚决负责精神和多部门联动的管理与执法。

保持北江清洁

关键加大奖罚力度

北江河又现垃圾漂浮了。8月2日,《清远观察》图文并茂刊登了《北江河惊现垃圾》的报道。文中称,从江滨公园入口沿着北江河市区段到凤城大桥,北江河岸边草丛高的地方都“拦截”了不少生活垃圾,如拖鞋、酒瓶、泡沫、一次性饭盒、树枝……有市民认为是因为近期雨天多,雨水加速河水流动,带来上游的垃圾,加上部分市民随手往河里扔垃圾的习惯,导致了这种现象。

点评:北江河里、河边出现垃圾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一些志愿者团体、企业单位,甚至一家老小在河边捡垃圾的图片不时见诸当地媒体。尽管有关部门通过公告栏、媒体、海报提醒和宣传多次,但这种情景总是频频出现,不但影响了城市的美观,更重要的是污染了水质。这无疑为清远的创文之路增加了重重障碍。

河涌污染不唯清远有之,如何整治?笔者认为需要两方面的工作配合,一是政府层面,相关部门应制定一套针对随便扔垃圾至河涌的罚款条例,并加强在河岸和河边某个人流较多时段的巡查,一旦发现或收到群众举报乱扔垃圾者,根据条例进行劝告和处罚。当然,处罚前提是需有凭据,而不应让处罚成为某一群体获取利益的途径。

另外,在雨后或周末人流退去后,应加派清洁船打捞沿河的垃圾,保证河面的干净。其实,如果能够做到奖罚分明,动员全社会来监督和关注,那么,不仅仅是北江河受污染的局面可以改变,相信闯红灯、单行道逆行、随地吐痰等不良行为都可以得到遏制。

监督部门工作

可开通市民评价平台

8月3日,《清远观察》北江评论提出了政府部门应做诚信表率的观点,文中称,为配合市政工程,住在清碧路和海逸路附近的居民在忍受了4个月的交通不便以及噪音污染后,等来的是施工期的无限延期。施工点附近的居民抱怨之余,纷纷质疑政府的诚信度。

点评:前段时间在清远市政府网的市民来信栏上看到一市民的留言,大意是希望政府可以开通群众评价平台,对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笔者觉得这个建议挺好的,一方面可以帮助政府打造阳光型政府的形象,另一方面也可以从评价反馈意见中体现民意、反映民情,最重要的是,群众对政府的关注度越高、所提的意见和建议越多,政府消化民意的同时,在各项工作或改革中遇到的阻力往往会越少。

道路原来说四个月后修好,老百姓信了,并给予最大的支持,结果忍受了4个月的噪音污染和交通出行不便后,等来的是遥遥无期的施工期。此时,政府有关部门的公关意识确实也缺乏。超过原定通路期近40多天,却没有一个部门站出来向市民解释道路施工延期的原因,也没有一句道歉的话语,而施工仍在继续。这就是在考验老百姓的忍耐力了,也在挑战着政府的信用。

我们老讲要建设诚信社会,那政府首先得做表率,要防止自身诚信的缺失,才能让群众信服,才能赢得更多的支持,整个社会才会健康发展。

所以笔者赞成政府有关部门开通群众网络评价平台的建议,这起码能够形成一种监督,也能给一些部门形成压力。

分享到:

上一篇:  构建信用体系 共筑诚信邯郸
下一篇:  晋城市外贸企业出口信用保险签约仪式举行

评论

绿盾在线
×
=合作留言=
绿盾业务合作
×
  • 马先生
    15652211315
  • 黄先生
    1565201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