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伯华在全国工商系统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2013-12-19 15:32     相关链接:    

 

加强企业信用分类监管 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优质高效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在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2011年8月18日)

周 伯 华

同志们:

  这次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经验交流会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近年来开展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目标和任务,大力加强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积极推进监管方式集成创新,为工商行政管理事业改革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和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这次会议在山西召开,得到了山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山西省有关领导今天在百忙之中亲临会议作指导。中央有关部门派人出席了今天的会议。中央和地方新闻单位也派人参加了今天的会议。山西省工商局的同志们为这次会议做了大量筹备工作。我代表国家工商总局和全体与会代表,对山西省委、省政府长期以来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视和关心,对有关部门和新闻界的朋友们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支持与帮助,对山西省工商局的同志们为开好这次会议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山西是国家资源型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山西实际,创新发展思路,加大工作力度,着力推动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全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山西省工商局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中心,自觉服务大局,认真落实“五个更加”,积极推进“五增五创”,着力在服务经济发展中赢得职能地位,在维护市场秩序中树立监管权威,在强化消费维权中筑牢民心根基,在推进依法行政中规范执法行为,在严格锻炼队伍中强化组织保障,努力为转型跨越大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建功立业,创先争优。特别是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在牵头做好“信用山西”建设中,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这次会议在山西召开,为大家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借鉴的良好机会。

  在这次会上,玉亭同志将代表总局作工作报告,总结这些年来全系统实施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取得的成绩,对进一步加强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和安排,希望同志们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近年来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自2003年总局在全系统全面推行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改革以来,各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初步形成了以经济户口为基础、以落实辖区监管责任为核心、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以信用分类监管为手段、以提高监管效能为目标的企业信用分类监管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信息化建设对监管执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全系统以“金信工程”为依托,以实施企业信用分类监管为抓手,加大硬件投入,开展软件研发,推进联网应用,建立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平台,实现了总局、省级局、地市级局、县级局、工商所的五级数据联网,基本实现了数据的实时汇总和交换。开展了数据库建设,在总局建成了以经济户口数据为主体的数据中心,建成了被吊销营业执照企业数据库和一人有限公司数据库。加强了源头数据采集,夯实了数据质量基础,信用分类监管的质量保障、技术保障进一步强化。通过开展企业信用分类监管体系建设,基本建立了覆盖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的信息化网络,按期实现了企业信用分类监管体系建设的阶段性目标,信息化对监管执法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作用更加突出。

  二是信用分类监管制度规范日益健全。几年来,经过总局和各地的积极努力,建立并完善了企业信用监管数据规范和标准体系,建立了守信企业激励机制、警示企业预警机制、失信企业惩戒机制和严重失信企业淘汰机制,加强了对企业从进入到退出市场的全过程监管。各地积极参与地方政府信用管理方面的立法立规工作,同时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出台有关信息征集、信用分类、信用监管、考核标准、工作规范、信息披露等一系列规定,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制度框架基本建立,有章可循的局面逐步形成。

  三是监管联动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五级联网实现后,全国的市场主体数据库、黑名单数据库、自然人投资一人有限公司数据库等各类信息得以共享和整合,基本实现了对进入被吊销营业执照企业数据库和一人有限公司数据库的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在全国范围内的锁定,以及一个自然人再投资一人公司在全国范围内的锁定。全系统基于“金信工程”建设和经济户口管理两个基础,抓住信用分类、有效监管两个环节,创新监管方式,分类实施监管,初步建立了上下互动、横向互通的工作机制。经过几年的探索尝试,“一处失信、处处制约”的失信惩戒机制在全国开始形成。

  四是监管执法效能显著提高。各地立足经济户口,坚持监管重心下移,加强属地监管,通过强化信用监管和日常巡查,实行对市场主体的动态管理,提高了对辖区经济秩序的控制力。通过实施企业信用分类监管,一些地方有效整合了执法资源,一些地方建立了覆盖工商行政管理多项业务的综合应用平台,监管力量科学分配,监管效能切实提高,增强了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借助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平台,各地积极推行规范化、精细化、网格化监管,执法行为更加规范,监管水平不断提高,为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是企业信用信息综合运用服务取得新成绩。近年来,各地工商部门认真落实总局的部署和要求,坚持以应用促联网、促质量、促规范,加大企业信用信息整合力度,积极开展信用信息深层次的分析应用,为政府决策、专项整治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参考,成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

  六是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各地积极探索监管信息的互联互通,主动向有关政府部门提供企业登记信息和监管信息,通过与税务、海关、公安、统计、社保、住房和城乡建设等有关部门的数据共享和交换,努力扩大企业信用分类监管信息的运用范围,增强企业信用制约机制的效应,提高了政府部门的综合监管能力。对企业违法记录予以披露,对吊销企业进行公示,强化了社会对企业的监督,加大了企业违法成本,降低了交易风险,增强了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促进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受到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目前全国已有10个省市工商局牵头承担了地方政府企业信用信息归集平台的建设工作。

  回顾总结这些年来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和振奋。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地党委、政府重视关心的结果,是全系统广大干部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总局党组,向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系统为推进企业信用分类监管付出辛勤劳动的同志们致以诚挚的慰问!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从整体上看,企业信用分类监管体系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对实施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的认识还有待深化提高。二是各地工作开展不平衡,一些地方工作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大。三是监管执法资源整合不够,信息“孤岛”现象还较为普遍,成为制约信用分类监管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发挥更大作用的瓶颈。四是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综合业务平台的整体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在加强顶层设计、发挥整体效能、强化综合应用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五是基础性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数据质量有待提高,人员素质有待提升,保障机制有待完善。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改进。

  二、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肩负重任。加强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是工商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是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能的重要改革举措,对于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更新观念、开拓思路,站在服务“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和推进工商行政管理改革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做好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 加强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正处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党和政府、人民群众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期望越来越大;市场主体多元化、经营业态多样化、营销方式现代化、市场竞争激烈化,对市场监管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市场经济固有的缺陷、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等出现的问题,使工商行政管理维护市场秩序的任务更加艰巨。面对日益繁重的市场监管任务,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进一步加强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大

分享到:

上一篇:  湖北依赛特学校公布欠费学生名单
下一篇:  媒体称毒奶粉瘦肉精事件折射企业诚信缺失严重

评论

绿盾在线
×
=合作留言=
绿盾业务合作
×
  • 马先生
    15652211315
  • 黄先生
    1565201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