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报告查询越多贷款越难?

2016-03-02 18:06     相关链接:中国征信    

近日,金华市民徐先生因公司资金周转需要,向市区一家小额贷款公司申请贷款。客户经理在查询了他的征信报告后,皱起了眉头。“怎么有这么多查询记录?”客户经理告诉徐先生,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次数越多,申请贷款就会越难。这让徐先生傻了眼,自己平时还真不太注意。他上网查询,发现很多网友也有相同的疑问。有网友说,自从可以网上查询信用报告后,一不小心就多查了几次,难道这真会影响以后贷款买房?

 

贷款、办信用卡都要查询信用报告

 

去年上半年开始,浙江居民个人均可登录征信中心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查询本人信用报告,一年内前两次查询免费。

 

按照央行查询流程,笔者通过登录该信息平台试了一下,可以查询到信贷记录、公共记录、查询记录等信息。

 

比如信贷记录包括信用卡、贷款和其他信贷记录。在笔者的个人记录中,没有房贷车贷记录,显示办过几张信用卡记录,以及每张的额度等信息。公共记录则为近5年内的欠税、民事判决、强制执行、行政处罚及电信欠费记录;查询记录则显示2年内被查询的记录,查询机构及查询原因均有写明,比如笔者报告中的几次记录,都是办理信用卡时被查询。

 

那么,哪些时候个人征信报告会被查询,留下查询记录?笔者从中国人民银行金华市中心支行了解到,凡是涉及贷款的业务,比如申请商业贷款,申请房贷、车贷,申办信用卡等,银行及相关机构都将在征得个人授权的情况下,提取客户的个人信用。

 

查询次数过多可能会导致贷款难

 

笔者从各家银行了解到,一般情况下,银行审查个人信用报告作为是否贷款依据之一。

 

在个人信用报告中,查询记录包括了查询日期、查询操作员、查询原因等内容,也是银行重要参考项,若查询记录过多,确实会影响金融机构对客户的信用评定及放贷。

 

不过需要解释的是,个人信用报告的查询原因分为本人查询、信用卡审批、担保资格审查、贷后管理、贷款审批、异议查询等。其中信用卡审批、担保资格审查、贷款审批按风险要素看可以属于负面类。这类查询记录过多会产生不利影响。本人查询不算在内。

 

举个例子,如果一段时间内,信用报告因为贷款、信用卡审批等原因多次被不同的银行查询,但查询记录却显示该段时间内,用户没有得到新贷款或成功申请信用卡,说明该人财务状况不佳,是否审批放款,银行就要考虑了。

 

当然查询记录不是一个硬指标,只是一个参考因素,具体情况因各家机构的标准而异。

 

所以大家还是要注意自己的查询记录。特别是发现信用报告在未被本人授权情况下被违规查询,一定要及时向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及时反映。


分享到:

上一篇:  今年我国将扩展失信联合惩戒领域
下一篇:  盘点“企业诚信”缺失的现状

评论

绿盾在线
×
=合作留言=
绿盾业务合作
×
  • 马先生
    15652211315
  • 黄先生
    1565201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