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经济新常态,信用建设主沉浮

2017-02-15 16:00     相关链接:    

  “经济新常态”一词的提出距今已经三年多了,谈到2017年经济发展,还是离不开“新常态”。

  2016-2017跨年之际,《人民日报》刊登了题为《中国经济新方位》的长篇述评。文章指出:“这个创造了二战后一国经济高速增长持续时间最长记录的经济体,正面临速度换挡节点、结构调整节点、动力转换节点,在螺旋式上升的发展历程中进入了一个新状态、新格局、新阶段,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

  2017经济新常态,谁主沉浮?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信用建设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关键。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扩大交易规模,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交易成功率,降低交易成本,加速资金周转率,优化资本集中度,防范和控制信用风险,重塑商业道德伦理,促进社会和谐有序。

  国家开发银行原董事长、党委书记陈元在其《市场信用体制建设是经济发展第四推动力》一文中曾指出,市场信用体制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对于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全局性和根本性作用。先进的市场信用体制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保障,代表先进的生产关系,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当代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也说过,经济是由企业组成的,一个企业生存在社会经济的环境里,处处面临信用的问题。一个信用不良的环境使得这个企业亏损,每个企业面临了这样的问题,经济就不会很好地发展。中国信用问题联系着宏观经济发展,整个社会信用状况有所改变,经济就会加速发展。

  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出台后,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有了明确的指导蓝本,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纷纷参与,积极推进,取得了重要成果,但也存在着社会参与空间不足、信用评价标准不统一、信用立法滞后、征信数据孤岛等问题。

  对此,在“信用建设与经济发展新常态”峰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指出:“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在经济发展方式上,要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型,在经济发展战略上,要从数量为主转向质量为主。质量追赶不仅对转变经济的重点、经济的重心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对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特别是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李朴民表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泛的社会工程,深入推进信用建设,需要动员全社会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发挥各个地区、各个部门、征信机构、新闻媒体的共同参与,群策群力,共建共享。下一步,要联通各个层面信用信息共享,推进激励惩戒机制共建共享,建立信用法规制度和标准规范,推动信用建设成果共建共享。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信用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吴晶妹表示,目前我国正在逐步确立信用标准,通过建立信用数据库、利用信息记录等信用资质,将信用转化为资产。

  现代经济生活中,信用联系无处不在。市场经济已从商品、现金交易时代演进到如今的信用交易时代,市场经济已然是“信用经济”。

  “信用是最大的社会资本。”经济学家厉以宁曾这样说。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建设良好的信用环境和信用秩序,保障交易效率,降低恶性交易内耗损失,“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将成为主导2017年经济发展沉浮的重要因素。

分享到:

上一篇:  自治区援疆工作调研组莅临克拉玛依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下一篇:  诚信文化与社会信用体系相辅相成

评论

绿盾在线
×
=合作留言=
绿盾业务合作
×
  • 马先生
    15652211315
  • 黄先生
    1565201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