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自贸片区: 从内陆走向开放前沿

2022-04-19 16:49     相关链接:    

1649899158647微信图片_20220414091749.jpg

2022年4月1日,是宜昌自贸片区正式挂牌五周年的日子。作为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大片区之一,五年探索,宜昌片区以创新引领、改革突破为主导,提升开放能级,对接“一带一路”,融入新发展格局,发展成效斐然:共形成255项自主创新成果,贡献75项“宜昌经验”,开放平台强势叠加,产业项目纷至沓来,开放发展片区的引擎作用日益显现。

改革创新提供“宜昌经验”

制度创新是宜昌片区发展的强劲引擎。“证缴分离”政策,破解了不动产交易过程中因卖方税费欠缴带来的买方“办证难”,维护了产权人合法权益,激活市场主体投资热情。如今,这项创新成果已纳入湖北第六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清单,在全省范围推开。

“现在办理产权证从准备到缴税只跑一次,一天办完,简便快捷。”在宜昌自贸片区税务局办税服务窗口,宜昌欣扬孵化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财务部部长刘发平用时不到十分钟,就为两个工业厂房缴纳完税款。

五年来,宜昌片区同步推进试验任务落地与自主改革创新,聚焦产业痛点、企业难点、办事堵点,不断提升制度供给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国家级成果占湖北自贸试验区的46%,涵盖政府职能转变、人力资源、税收、司法等领域。

“‘先出区、后报关’、通关一体化、涉税执法容缺容错机制、纳税人跨区自由迁移等一大批改革事项由宜昌片区起步,走向全省及全国。”宜昌片区管委会创新推进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外贸通道扩容国际“朋友圈”

从6%到28%,从16%至31%……宜昌片区进出口额、外资企业全市占比不断攀升。自挂牌以来,宜昌片区内外联动,充分整合水、陆、空、铁资源,构建多式联运体系,一步步推进对外开放通道建设。

2017年11月,“宜汉欧”铁路国际货运班列首发,宜昌片区在全国同等片区中率先融入国际班列大平台。2018年9月,全国第一条由中部地区始发的南向通道“宜昌-钦州-巴西古当(马来西亚)”国际铁海联运正式开通,辐射“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畅通的国际通道,快速扩容了国际“朋友圈”。宜昌片区先后与埃塞俄比亚、菲律宾、泰国等国家城市、园区、商会开展合作;承办葡语国家产能合作对接会,与葡语系国家建立经贸联系;通过“一带一路”进口商品展、“海购节”等活动不断拓宽国际合作渠道。

而今,宜昌片区内的外贸企业已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外工程承包产业多年稳居全国地市级前列。

高能级平台助力“买全球、卖全球”

打造宜昌综合保税区和跨境电商产业园,是宜昌片区以高能级平台促进产业培育与转型升级,激活高质量发展动能,服务外向型经济的有益实践。

作为连接“两个市场”的宜昌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营一年来,产业项目与外贸流量均逐月递增,已引进企业70家。

宜昌片区跨境电商产业园于2019年12月开园运营,是宜昌片区对接“一带一路”、打造跨境电商生态圈的功能平台。2019年,唐义杰带着宜昌市兰奇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进驻跨境电商产业园。得益于高能级平台的托举,如今唐义杰已经将“宜昌造”销往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2021年,宜昌片区率先完成跨境电商保税备货进口业务首单测试,进一步为片区企业插上了“买全球、卖全球”腾飞双翼。

“三区”优势叠加打造更具竞争力产业集群

国家级高新区、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三区优势叠加,使头部企业、沿海产业转移加工企业纷纷抢滩宜昌片区,自贸效应加速显现,产业链条发展壮大。

围绕强链、补链、延链,宜昌综合保税区承接沿海加工贸易产业转移,优先布局保税加工、保税贸易等项目,引进培育了一批进出口额大、辐射带动强的外向型企业,形成了更加开放、更具竞争力的加工制造产业集群。

五年来,宜昌片区新增市场主体1万余家,以全市0.13%的国土面积,吸引了全市近21%的新增企业和40%的外资企业,聚集了安琪生物、宜昌人福、兴发集团、柏斯音乐集团、华强科技等知名企业。

随着投资贸易便利、功能设施齐备、服务体系健全的产业生态圈逐步形成,总投资320亿元的宁德时代邦普一体化新能源产业园、总投资60亿元的人福药业全球总部基地、总投资50亿元的商业航天动力产业园、年产50万吨的百事可乐系列饮料等重大项目相继落户宜昌片区。


分享到:

上一篇:  定了!宜昌高新区(自贸片区)“宜接就办”工作这样推进!
下一篇:  精准监督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新高地”

评论

绿盾在线
×
=合作留言=
绿盾业务合作
×
  • 马先生
    15652211315
  • 黄先生
    15652011315